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山茱萸与吴茱萸

2023-08-30 10:19:56 来源:中国医药报


(相关资料图)

□ 黄涛

中药中有两味药都称茱萸,一个是山茱萸,是名方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之一;另一个是吴茱萸,是吴茱萸汤的主药。两者相比较,一个酸涩收敛,兼有滋补之效;一个辛温发散,兼有降逆之功。

山茱萸 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的成熟果实,别名山萸肉、药枣等。山茱萸气平,微温,味酸涩,无毒,古人认为可入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因此可“温胆补肾,而兴阳道;固精暖腰,而助水脏”。有人认为张仲景的肾气丸就是以山茱萸为君,取其酸涩收敛之效来补肾益精。

山茱萸闻起来气味并不强烈,但入药使药汤酸味明显,用量不宜超过10克,往往6~8克即可。但遇到急救重症,则需大量山茱萸配合人参、附子等重剂,收敛正气,以防气脱。对于脱证的治疗,近代名医张锡纯深有体会:“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他对山茱萸救逆固脱之功十分推崇,认为其救脱之功“较参、术、芪不更胜哉”,而且“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吴茱萸 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的果实,别名茶辣、漆辣子。与山茱萸的酸敛不同,王好古的书中描述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气味俱厚,阳中阴也”。甄权认为它“辛苦大热,有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笔者临床使用吴茱萸,多以张仲景的吴茱萸汤为主要配伍,选吴茱萸、党参、干姜、大枣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寒性腹泻或肝经寒逆的病症,如反流性食管炎、巅顶头痛等,每获良效。如曾治疗一男性患者,年方四旬,但极畏冷,稍有寒风则腹泻不已,兼有阳事不举。本来患者属肾阳虚损,素性多思,所以笔者便考虑益肾阳之外兼要顾及肝寒,在方中重用吴茱萸,治疗4个月后,效果显著。

临床上吴茱萸还有一种用法,即研末醋调敷足心的涌泉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既廉且验,不少医生钟爱此法,但许多人可能未必知道其出处。其实,该法出自《朱氏集验方》。《本草纲目》转载:“又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是说对于阴虚有热的口腔溃疡患者,用热性的吴茱萸外敷足心,反而能够将计就计,因势利导,使上部口舌咽喉之热下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