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久久为功把武汉打造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再次吹响武汉坚定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的号角。
武汉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优质的人才储备和独特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长江日报开设“武汉创新文化调研行”专栏,集纳过去、现在、未来3个系列,讲述武汉厚植创新文化、让创新创业者梦想花开的生动实践。
回顾过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一张照片说开去”
邀请光谷最早的拓荒者
讲述这一国家级高新区
起步时期的创新创业故事
▼
光谷拓荒者记忆里的
卓刀泉二层小楼——
武汉追光逐新从这里起步
32年前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
首批工作人员
在租借的简易二层小楼前合影
红砖灰屋顶,旧窗斑驳墙
那时
在开放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湖北武汉启动了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首批工作人员老照片和“中国光谷”大楼同框。
一代代“追光者”接续奋斗
创造了从“一束光”
到“一座创新城”的传奇
如今
作为光谷主导产业之一的
光电子信息产业
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
光谷企业数量增至12.7万家
“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
从这里出发
它也在新兴产业赛道上
不断塑造发展
新动能、新优势
追梦
他们在这里走过创新路上的日与夜
“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79岁的冯裕才
40多年前在华中工学院
(现华中科技大学)
决心投身数据库领域
73岁的谢元德
在1993年看着
盛隆电气的新厂房
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投产
70岁的吴信才
在1992年率领团队
正式研制出我国第一套
实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
盛隆智慧工厂内,一台台崭新的智能配电柜不日将发往全国各地。记者周超 摄
30余年沧桑变幻
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
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
企业经营者接续奋斗
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
将个人的创新创业梦融入中国梦
这是光谷初代企业家的鲜明特质
也成为武汉这座
创新之城的强大基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