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ppt课件图片,木兰辞ppt课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第 周 第1 课时 木兰诗 1.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资料图)
2、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特点,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3、 3.体会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4、 知识链接: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5、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
6、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7、《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8、《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9、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在西魏。
10、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
11、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12、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13、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14、 3. 修辞手法及效果 ①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
15、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备的意义,增加语句的内涵。
16、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表达效果:例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7、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8、”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运用了对偶、夸张、互文的手法)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20、 学前导航: 1.文学知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
21、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 ”。
22、 2.给加点字注音 唧唧 机杼 军帖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胡骑 鸣啾啾 朔气 金柝 策勋 十二转 阿姊 扑朔 3.划分朗读节奏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③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3、 当户织( ) 唯闻( ) 何所思( ) 何所忆( ) 十二卷( ) 愿为市鞍马( ) 替爷征( ) 北市买长鞭( ) 旦辞爷娘去( ) 但闻( ) 胡骑( ) 戎机( ) 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百千强( ) 不用尚书郎( ) 愿驰千里足( ) 郭( ) 著我旧时裳( ) 扑朔( ) 迷离( ) 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5.结合课下注释,解释重点字并翻译句子。
24、不明白的字词与不会翻译的诗句用红色“ ”标出来。
25、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6、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7、 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8、 ⑦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9、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0、 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 的故事。
31、可依次概括为( )----( )----( )----( )----( ) 第二部分为附文部分,表达作者对木兰的赞美之情。
32、 合作探究: 读第一段,探究: 1.“当户织”可以看出 , 2.“不闻……唯闻……”表明 ,这样开头的好处是 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因为A B , 这表明木兰是个 的女子 。
33、 上课时间: 星期: 主备人: 备课组长签字: 读第二段,探究: 1.写出征前的准备时用排比的修辞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34、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呢? 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A B C D 2.“旦辞……暮宿(至)……”表现出A B C 3.“不闻……但闻……”表明A B 读第三段,探究: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写木兰跃马驰骋急切赶赴疆场的句子是 3.写征战生活艰难恶劣,挨冷受冻的是 4.写战争漫长而持久终于能凯旋而归的是 读第四段,探究: 1.“十二转”,“百千强”突出了A B 2.“不用尚书郎”表明 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明A B 读第五段,探究: 1.爷娘,阿姊,小弟迎接木兰归家的动作分别是 , , 。
35、 运用 修辞,有A B 作用。
36、 2.运用“开,坐,脱,著,理,帖”等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析“火伴皆惊惶”和“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表达作用。
37、 读第六段,回答: 此为文章的附文,运用 修辞表达出对木兰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8、 总结归纳: 1.请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
39、 2.诗中对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 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40、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41、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42、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43、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44、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45、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46、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47、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8、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49、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50、少习骑,长而益精。
51、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 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4.这首诗所叙写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52、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原因吗?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3、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í(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柝( ) 析( ) 折( ) 戎( ) 戍( ) 戊( ) 戌(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54、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填空。
55、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56、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57、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58、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59、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 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60、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61、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62、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3、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64、”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5、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66、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67、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8、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拓展链接]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69、(用自己的话归纳) 2.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70、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