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3月25日,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19名选手同台竞技,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比赛设立木作、泥瓦作、陶瓷、壁画彩塑和金属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设置了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大赛突出在真实场景下,考察选手的修复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比如,选取带有“粉末状锈蚀”病害的青铜器文物本体用于比赛,此类病害被称为青铜器的“癌症”。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 罗静:这次比赛我们提供的全部都是文物原件,这也正是比赛的初衷,我们希望创造一个与平时修复场景完全一致的(比赛环境)。
罗静介绍,选手在赛前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病害原因也不尽相同。在金属文物修复师赛区,来自陕西的马腾飞要修复的是一件西周铜簋。
参赛选手 马腾飞:针对它的病害,我对裂隙做了填补、粘接,缺失的部位做了补全,表面的纹饰我准备雕刻,争取发挥自己平时最好的状态。
本次大赛集竞技性和观赏性于一身,不仅能够看到文物修复师们各显身手,还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文物。
据了解,2018年和2021年,国家文物局举办了两届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为文物行业从业人员搭建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举办大赛已经成为了培养文物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 罗静:因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国,我们有很多的文物都亟待修复的,但是与之相匹配的这种技能型人才,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要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学一项技艺。我们也是想通过这次大赛,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修复师这个职业,了解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
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赛区裁判 樊再轩:很欣慰看到,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来参加比赛,从事技能比赛,确实是很高兴的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