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全球观点:这场座谈会,带你还原真实的梅调鼎

2022-11-07 15:54:27 来源:凤凰网宁波

座谈会现场。

梅调鼎,字友竹,号赧翁,慈溪县人(今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资料图片)

一个生活于清代晚期,生前无籍籍名的一介布衣,身后却声名鹊起,被誉为“甬上第一流名书家”“浙东书风的开创者”,还扬名海外,这种文化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他开创的、影响了宁波一个多世纪的书风,今天我们应当怎样解码和传承?其传世作品大多仅有名款极少署纪年,使世人难断真伪,为此当下我们如何去伪存真、还原真实的梅调鼎?

围绕这些问题,作为浙东书风传承与发扬系列活动之一,11月5日下午,在江北区文化中心内举行梅调鼎书法艺术座谈会上,文化人士相聚一堂,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文脉绵延 “清代王羲之”创浙东书风

本次活动由宁波市文联、宁波市书协指导,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江北区文联、慈城镇政府共同主办。当天,为现身说法,主办方还向《慈城美术馆》、甬上藏家借用了梅调鼎书法真迹约17幅现场展示并讲解,让大家一起浸染感受美好的浙东书风。

梅调鼎书法作品。

《尚书》中把“和羹调鼎”喻作担任宰相。“梅调鼎的长辈为他取名‘调鼎’,一定希望他将来能出任一官半职,可惜他让他的长辈失望了,他没能在科举上有所斩获,布衣终生。但他没有让后人失望,他将全部的才智融入书法,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影响了宁波一个多世纪的书风。”座谈会上,一位甬上文化专家说道。

后来,梅调鼎的书法得到沙孟海盛赞:“他作品的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行,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呢。”

梅调鼎的书法还扬名海外,被日本誉为“清代王羲之”。

浙东书风的传承人代表沈师白以现存文献研究资料着手,又以先辈书法真迹和师承相传记忆为凭,梳理分析梅调鼎书法艺术的取法源流。

座谈会现场。

“如果从梅调鼎1869年科举‘罢考’开始算,蕴寓于慈城的浙东书风至今已经传承了153年,到我这代已经是第四代。”据沈师白考证分析,当年梅调鼎住在慈溪,家里又贫寒,搜集些儿碑帖,比别人家要艰难十倍。他的书法,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师,其它晋唐名迹,也无所不参,无所不学。他用力最深的是王羲之《集王圣教序》、唐代宁波乡贤褚遂良的《枯树赋》等。但梅调鼎并不依旁王、褚门户,而独来独往,自成一家。

大师从未远去,美好书风长存

慈城人文荟萃、文脉流芳,是著名的教育之乡,思想之邦。这里历来名人辈出,远有宋代杨简心学为典型的人文哲学,近有清代梅调鼎开创的“浙东书风”,都发源于慈城这片肥沃的土壤。

梅调鼎书法作品。

“梅先生早年的字写得既漂亮又朴素,像年轻的农村姑娘,不施脂粉,自然美好。”著名书法篆刻家、《篆刻学》一书作者邓散木这样评价梅调鼎的书风。

“‘漂亮又朴素’、‘自然美好’这两组词成为梅调鼎书法艺术的主要特性。”当代浙东书风的代表人物沈元魁的高足史波说道,“而这种感受也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浙东书风主要特征,表现为其人其书有文化内涵,低调儒雅而有个性,是谓‘字如其人’。”

梅调鼎书法作品。

“斯人已去,而美好的浙东书风长存。”史波表示,今天我们研究梅调鼎书法的审美特性,主要学习他的‘自然之性’,其中包括:自然之线条,自然之结体,自然之章法,自然之意境四个方面。

去伪存真,还原真实的梅调鼎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梅调鼎去世后,长期以来,后人收集其书迹印成的作品集有《赧翁集锦》等三种,但收入作品不多,使世人无法全面了解梅调鼎的书法艺术。

座谈会现场。

“加上梅调鼎其书风多变,差异万千,其传世作品大多仅有名款极少署纪年,使世人难断真伪,为后人研究其书艺增添了极大的难度。”座谈会上,浙江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慈溪陈之佛艺术馆馆长胡迪军说。

胡迪军从梅调鼎书法的落款与分期入手,谈了梅调鼎书法的鉴赏之道。

胡迪军分析,梅调鼎个人风格的形成大致在50岁左右,如果要把梅调鼎作品划分早晚期的话,不妨以50岁为界,在50岁之前,他广泛临习古人书法,从最初的学颜体,到学赵孟頫,又学黄庭坚、苏东坡等,最后致力于学王羲之《集王圣教序》。50岁后则在此基础上自出机枢,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除了根据书风判断创作时间外,对印鉴的考察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梅调鼎早期作品大多使用粗边朱文‘友竹’印,此印在光绪初年后不再使用,故而钤此印的作品均为其40岁以前的作品,梅调鼎晚年大约59岁起自号‘赧翁’,钤此印的作品均完成于此后,为其最晚年的作品。”胡迪军说。

梅调鼎书法作品。

其实,早在1961年《宁波大众》报刊登的署名为“近仁、古城”的文章《梅调鼎》中介绍:“在他的题款中,梅调鼎的鼎字若用草书,可表明是他的早年作品,中年用行书,晚年又改写正楷了,后人借此可识别其成作年龄功力。”

胡迪军表示,这篇文章应该出自凌近仁、杨古城,这一辨别方法,对于判别大部分梅调鼎作品还是适用的。

沈元发的入室弟子、宁波市收藏家协会书画专委会主任王莫枝,列举梅调鼎书法作品在国内拍卖市场各阶段的价格变化,分享其作品的收藏价格在市场中如何把控及预判的心得。他说,“梅先生书法大都流传于浙沪一带,后因战争有部分作品流入海外。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大家对梅调鼎书法作品有了更深认知。近期,梅调鼎书法在拍卖中屡屡受到藏家青睐。”

关键词: 书法作品